信号处理与传输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9-30  投稿:陈杰   浏览次数:

团队简介:

信息处理与传输作为信息处理和通信两个学科的交叉点,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信息处理技术与通信传输融为一体。信息处理与传输团队将理论研究与系统应用相结合,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国际知名高校等多方力量,开展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研发应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多媒体内容分析、光电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与传输芯片等。

详细介绍:

信息处理与传输作为信息处理和通信两个学科的交叉点,将多媒体信息处理、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等信息处理技术与通信传输融为一体。信息处理与传输团队将理论研究与系统应用相结合,联合国内外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国际知名高校等多方力量,开展信息处理与传输的基础理论研究及研发应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多媒体内容分析、光电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与传输芯片等。

团队以信息处理与传输为核心,结合模式识别及人工智能等相关领域最新技术,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承担国家级重点项目1项、国家部委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10项和上海市级项目1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10余项,发表论文CCF-A类/中科院1区论文10余篇。团队特色如下:

  • 国家/上海市战略牵引:团队将研究焦点聚集在国家及上海市重大战略方向,以“人工智能”、“海地空一体化”、“通信微电子与集成电路”为指引,围绕“海地空一体化”中的图像及视频信息处理需求以及移动智能终端与物联网信息获取需求,结合“人工智能”与“智能物联网通信节点的系统芯片”等关键技术开展科学研究及应用研究,承担国家级相关项目14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相关项目3项。

  • 产学研结合:团队始终坚持科研与应用相结合,多年来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英语流利说(AI教育第一家上市公司)、中电集团下属公司等行业领先企业合作完成多项技术的产业落地,例如全球首款AI智能足球赛事剪辑系统、人脸识别、虚拟教师自动生成、移动大数据分析、便携式3D测量仪、CMOS单片集成软件无线电收发机系统芯片等,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

  • 重视学生培养:多年来团队坚持理论结合实践的培养模式,毕业生就业率保持100%;就业方向包括Intel、华为、阿里、百度、京东、大疆、中兴、紫光展锐、平头哥、SiFive、Marvell、美团、携程、银联、各大银行等知名企业,以及云从、旷视、七牛等新兴AI知名企业,国内外知名高校等。

近年来,通过项目的锻炼,学科组形成了老、中、青结合的科技攻关队伍,在信息处理与传输相关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为下一步承接国家级、市级重大项目及产业应用做好了准备。

信息处理与传输技术对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需求。结合人工智能等相关学科的新兴技术,是目前信息处理与传输发展的趋势,二者的融合技术已成为新的热点。因此,学科方向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希望有志于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同学进入学科组攻读博士及硕士学位。

团队成员:

姓名

职称

办公室

研究方向

电子邮件/联系电话

曾丹

教授

东校区12号楼B509

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多媒体内容分析

dzeng@shu.edu.cn

林敏

教授

东校区12号楼B521

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模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高可靠集成电路设计

mlin99@shu.edu.cn

张之江

教授

东校区12号楼A618

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

zjzhang@staff.shu.edu.cn

黄素娟

教授

东校区12号楼B503

光电信息处理、数字全息、图像处理

sjhuang@shu.edu.cn

方勇

教授

东校区12号楼B529

通信信号处理、智能信息系统

yfang@shu.edu.cn

朱晓强

副教授

翔英楼T705

智能图形图像技术

xqzhu@shu.edu.cn

盛志超

讲师

东校区12号楼B527

B5G、智能通信、无人机通信

zcsheng@shu.edu.cn

张俊杰

讲师

东校区12号楼B527

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

junjie_zhang@shu.edu.cn




上一条:先进通信与智能网络研发中心团队介绍

下一条:智能视觉信息处理团队介绍

      版权所有 © 十大网赌博正规信誉网址(中国)App Store最新版网址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