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与微波团队介绍

发布时间:  2021-09-30  投稿:陈杰   浏览次数:

团队简介:

5G/6G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物联网是当前国家重点支持的技术领域,微波毫米波太赫兹波的产生、发射、传播、接收、调控和测量是其核心技术。本团队重点研究面向5G/6G的新体制天线、低成本波束扫描天线、携信无线输能技术、新型电磁材料及器件、毫米波/太赫兹传感与智能感知。近5年来承担国家重点项目、国防科工局预研基金、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20余项。

详细介绍:

本团队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博士点和“电磁场与微波”国防特色学科,在国内微带天线领域开拓者钟顺时教授、微波介质测量先驱徐得名教授和三维微波毫米波电路奠基人李英教授等学者的耕耘和带领下,在天线、微波测量和微波电路领域开展了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多年来在团队内形成严谨、求实、执着、创新的研究氛围。近年来,学科组形成了由杨雪霞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以何国强、扆梓轩博士等年轻学者为核心骨干的科技梯队,在波束扫描天线、微波无线输能、电磁波调控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研究方向聚焦在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携信无线输能技术、新型电磁材料及器件、毫米波/太赫兹传感与智能感知。

研究方向一:现代天线理论与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越来越向多功能、一体化、可配置的集成平台方向发展,在军事领域,电子对抗和多军通信更是将集多个频段、多种极化和不同方向性通信系统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可重构天线是软件无线电系统和认知无线电系统射频前端的收发部件,具有频率复用功能,能够消除通信系统中的多径衰落,是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技术,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进展,天线研发成本在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5G/6G毫米波MIMO天线、相控阵天线

⟡ 频率、极化、方向图可重构天线单元和阵列

⟡ 高增益低成本无源波束扫描阵列及其双极化阵列

⟡ 大规模天线与射频芯片一体化集成技术

研究方向二:携信无线输能技术

微波无线输能是为分布式可重构卫星系统、近空间飞行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和不断小型化的无线终端供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太阳能卫星的关键技术,上海大学在该研究方向上起步早、基础雄厚的优势,积极拓展理论、应用研究领域,提供不同波段高效率和小型化整流天线理论分析和设计方法,为携信无线输能技术在空间技术的应用和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在低功耗电子设备中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同时在中近距离磁耦合无线输能方向形成特色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UHF波段整流天线的高RF-DC 效率和小型化技术

⟡ L、S、C、Ku、Ka、W波段的高效率整流天线及其组阵技术

⟡ 能量信息并行传输技术

⟡ 环境电磁能量收集技术及微波输能在低功耗电子设备中的应用

⟡ 磁耦合无线输能技术

研究方向三:多功能电磁材料与介质测量技术

超材料、超表面的提出和发展为微波毫米波太赫兹天线和电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挑战,在电磁隐身、天线与微波器件功能扩展、RCS缩减等方面极具优势。通过对左右材料、等离激元、双负材料、频率选择表面等对电磁波调控机理研究,可实现高增益天线、多功能微波器件、吸透一体天线罩与隐身材料。微波电介质测量及应用是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学科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多年来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解放軍总装以及上海市科研中,形成了以材料测量新技术、及其在工业、医疗和国防中的在线监测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曾获国家教委、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5项。是国家微波测量标准的制定和修订者。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 等效媒质理论与隐身技术实现方法研究、隐身技术优化方法

⟡ 等离激元特性及其在微波器件中的应用

⟡ 超材料提高天线增益、MIMO天线隔离度上的应用

⟡ 先进的介质测量理论与技术

研究方向四:毫米波/太赫兹传感与智能感知

毫米波/太赫兹传感与智能感知技术主要包括两个研究方向:一是太赫兹近场超分辨率扫描成像技术,该研究方向主要是利用生物大分子、纳米材料、半导体器件等在太赫兹频段的信息指纹,通过近场超分辨扫描成像技术实现纳米材料表征、半导体器件性能分析、分子检测和生物样本成像等;二是毫米波/太赫兹智能感知技术,利用毫米波/太赫兹频段高空间分辨率、宽频带的优势,结合计算成像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毫米/亚毫米级精确无线定位、非接触式计算成像、掩藏目标无损成像和四维环境感知。

本团队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通过国家重大重点和特需项目的参与,引领学生服务于社会和国家重大需求。本专业所培养的研究生除了分布于华为、中兴、紫光展锐、联发科、小米等大厂以外,部分毕业生已成为航天八院、中电研究所和华为等企业的领军人才和中坚力量。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本学科的“毕业生社会声望”一项获得全国前15%的好成绩。

在国家重点发展航空航天、5G/6G通信技术的当今,欢迎有志之于此的年轻学子进入学科组攻读博士及硕士学位。

团队成员:

姓名

职称

办公室

研究方向

电子邮件/联系电话

杨雪霞

教授

翔英楼215室

天线理论与技术,微波电路,微波无线输能技术,计算电磁场

yang.xx@shu.edu.cn

021-66136292

肖中银

教授

翔英楼217室

微波与毫米波电路;超材料与太赫兹器件;平面波导与传感技术

zhyxiao@staff.shu.edu.cn

何国强

讲师

翔英楼235室

天线与射频系统、毫米波/太赫兹传感与智能感知

ghe@shu.edu.cn

扆梓轩

讲师

翔英楼235室

无线输能、天线、高功率微波

yizixuan@shu.edu.cn

李美玲

讲师

翔英楼233室

吸波及其复合功能结构、天线

meilingli@shu.edu.cn

郑琦

讲师

翔英楼233室

天线隐身技术,电磁超表面及其应用,可穿戴天线

qizheng@shu.edu.cn

 

 



上一条:GREAT团队介绍

下一条:光电信息处理团队介绍

      版权所有 © 十大网赌博正规信誉网址(中国)App Store最新版网址   沪ICP备09014157   沪公网安备31009102000049号  地址:上海市宝山区上大路99号    邮编:200444   电话查询
 技术支持:上海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联系我们

Baidu
sogou